|
清 馨 小 語 (摘自第一集) 覺明法師 ☉種花得花,種豆得豆;種福得福,種禍得禍。人世間的禍福榮辱,皆自己栽來的,怨不得人也。 ☉菩薩行者,修六度萬行,現有為之相,而心無為也。金剛經云:「一切賢聖,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。」 ☉世間的人、事、物,不需要費盡心思的去抓持不放。有緣的,自會相遇,聚首一生;緣盡的,自然離去,何足掛心? ☉世間的萬事萬物,沒有一項是屬於我們的。人類不過是宇宙間短暫的過客罷了! ☉學佛的人,要時時謹記「解脫」二字,莫在人情冷暖中,迷失了方向。 ☉度人學佛,當隨緣而行,莫用心機,莫用人情、道義將人套牢,此已背離佛法。 ☉有時話講太多,忙著表達自我,卻失去了更多的東西。 ☉藍藍的天、微風中顫動的樹葉,一直在對人們說法;人們卻視而不見、聽而不聞。 ☉傾聽大自然說法,不是用耳去聽,而是用一顆寧靜的心,自然就可聽到。 ☉蟲鳴鳥叫、風吹草動之聲,可洗滌我們俗染之耳識。 ☉放不下舞台上的風采, 捨不掉舞台下的掌聲, 自然身陷泥中,欲振乏力。 ☉放下、捨得,但在一念之間。一念放下,即如囚於瓶中之鳥,立時破瓶而出。 ☉每個階段,有每個階段的因緣。珍惜當下的階段與因緣。 ☉逝去的因緣,如風吹落葉,一去不返。即使再復返,人心已變,亦不會再一樣。 ☉認真學佛的人,日子過去一天,就越天真簡單。名義上學佛之人,日子過去一天,就越世故複雜。 ☉老樹的根,是這麼深入地底。在乾旱季節時,當其它樹梢的葉片,呈現凋萎時,大樹底下,仍是陰涼一片,葉片依然翠綠,朝氣蓬勃。這是因為它根深蒂固之故呀! ☉理說的太多,懂太多,有時境界來時,並不管 用,在平日就要真實地去行一分一寸的道理。 ☉不用去追逐福報,但是要去修福報。福報是追不來的,但是卻可修來。 ☉福報不具足時,任你走遍天涯海角,換盡各種地理風水方位,福報依然遠在天邊。 ☉當福報因緣具足時,就是坐在深山裡,福報也找得到你。 ☉六祖壇經云:「自心常生智慧,不離自性,即是福田。」 ☉五祖弘忍曾對門下徒眾說:「生死事大,汝等終日只求福田,不求出離生死苦海;自性若迷,福何可救?」 ☉人生聚散如浮萍。一陣風來,引起水波移動,就可將現在聚集的浮萍吹散,而與未來的不可知相聚。 ☉人的妄想:貪、瞋、痴、慢、疑,就如那陣突起的風兒,常常吹散了團聚的浮萍,破壞了當下的因緣。 ☉世間萬事萬物的聚合,皆離不開因與緣。一起心、一動念,就是在製造一個活躍的因子。 ☉好的因,招感善緣產生。壞的因,招惹惡緣靠近。 ☉要度心中的內眾生,以「無生度眾生」為妙。 ☉心地常如光風齎月,純潔明朗,即易與法性之光相應。 ☉人,在物質上貧乏時,在精神上比較謙虛,較易接受忠告。人,在物質上富足時,在精神上趨向自滿,容易忠言逆耳。 ☉看淡名,放下利,何等逍遙自在?所謂:野鶴無巢天地寬。 ☉世人的恭順之色、讚賞之聲,皆不若自然之景、天籟之音,來的耐看與耐聽。 ☉心在澄靜之時,可聽到「萬籟」之聲。心在煩惱之際,只聽到「執著的我」聲。 ☉佛教若不聖業化,而以事業、企業的方式經營處理,將會如熱鬧的菜市場,或是爭奇鬥豔的百貨公司。 ☉小小事物,常常予人大驚奇。 ☉知「理」不難,行「理」卻難。 ☉大部份的人,只認識、相信有聲、有相的事物;卻往往疏忽了「無形無相」的存在。 ☉不管是善緣或惡緣,不會處理時,它就如一張網。 ☉面對八風,而能心旌不動搖者,是為大忍者,大力菩薩是也。 ☉在逆境中,能定下來,不狐疑亂想,便可渡過難關。 ☉日子每天都要過的,不管它是好日子或是壞日子。 ☉成功的要訣,不在於聰明才智,而在於一本初心。 ☉聰明的人,會走捷徑,卻失去了過程中的踏實感。 ☉成功無捷徑。 ☉人事紛紜,分秒不停息,就如橋下的流水,逝者如斯乎! ☉時時修捨法,捨人、捨事、捨情、捨心,則時時自在也。 ☉處在這紛亂的娑婆世間,若不時時修「捨」法,日子就痛苦了。 ☉再好的朋友,再親的愛人,在某種因緣會遇時,卻會變成傷害你最深的人,所謂「親戚」,越親就越戚。 ☉我們當在人事聚散的因緣中,勘出無常之真理,並於其中解脫出來。 ☉只要靜下來,心中無事,風吹草動,皆在訴說幸福之音。 ☉寧靜中,較易察覺幸福之存在。 ☉幸福,無形無相,只在心領神會處,如人飲水。 ☉放捨不下名、利,自然享受不到山野樵夫無為之樂。 ☉名利、出鋒頭,皆屬攀緣心,是為煩惱相也。 ☉春日,百花盛開,山濃谷豔;秋天,落葉紛紛,大地蕭條,世上的盛名、富貴,又何嘗不如此流轉呢? ☉常常保持心中無事,就是最大的福報。 ☉人人心裡有一顆火苗,不要做別人的點火器,而要做眾人的滅火器。 ☉口出甘露法雨,熄滅別人的心頭火,切莫火上加油,幸災樂禍。 ☉行者當隨時保持心無所住。若有住,便生魔、便生障礙。 ☉道場、寺院當保持清淨、淡泊之風。 ☉居士來道場,莫打閒岔。 ☉居士來道場,應懷著清淨心,為法而來,並懷著清淨心離去。 ☉命由個性造成。要改變自己的命運,先調整自己的個性。 ☉越有個性的人,越易為我執所束縛。佛陀是一位沒有個性的覺者。 ☉自己的欲望,往往造成自己或別人的壓力。 ☉莫在吃、喝中混日子。吃、喝、閒談中好過日子,生死無常來時,日子就不好過了。 ☉在道理上可悟入,但在實際生活中,要確實斷除不良習氣。 ☉福報,是修來的,不是求來的。 ☉霉運,不是天上掉下來的,而是宿世自己造的。 ☉學佛,是要修行,它是動詞。佛學,是學術,是一個名詞而已。 ☉精神,開朗光明;心思,純潔單純,就是最好的營養品、養顏劑。 ☉人的身軀,只是一只破布袋,不需為它大費精神,再做妝扮。 ☉在我們未成佛以前,都是有瑕疵的。因此,就不需要去隱藏、排斥批評與毀謗。 ☉外界的毀謗,不是殺手;自己的「我相」,「不承認」,才是自己的輓歌。 ☉眾生因欲重而墮落。 ☉眾緣不在外,但在吾等心中。自心起時,罪即生。 ☉修行,是累生累世累劫的事,要發長遠心。 ☉行菩薩道,也是累生累劫的事。「凡事盡功,必備德。」 ☉與人相處,當珍惜因緣。不要玩弄、破壞當下的因緣,當因緣盡時,就再也追不回來了。 ☉與人相處,緣盡時,就灑脫點,莫追悔、莫緣念,更需好聚好散。 ☉清淨心,即是健康、長壽、修福妙方。 ☉煩惱心,即是多病、損福捷徑。 ☉世人若要自求多福,當知培福、惜福、修福。 ☉一花一草,一紙一屑,莫浪費。 ☉梵音,清淨和雅,令人生出塵想。 ☉口吐蓮花,滴滴清涼,此為音聲佛事。 ☉人要學會獨處時,不覺寂寞,並能甘於寂寞,就能慢慢看到真正的自己。 ☉要有定力,能將黑暗的逆境,轉化為光明的法喜。 ☉要用佛法來結人心,所結的是清淨解脫的法緣。 ☉莫用人情來攏絡人心,所結的是世俗纏緣。 ☉在我們沒有成佛以前,所得的任何頭銜、封號都是假名啊! ☉即使成佛,連佛之名,亦不住心中,方是佛啊! ☉凡世間所有相貌、語言文字......皆是假名。 ☉在佛教中做事,當追求覺性的啟發、顯露,而不是追求頭銜。 ☉自己心中煩惱重重,尚有一堆的束縛罣礙,如何替人解縛?古所謂:自度度人。 ☉當下承當一切,不問順逆。 ☉要結善緣,而不要攀緣。善緣中,又以清淨解脫的法緣為勝。 ☉一個團體要和合,最重要的是能捨棄自我的知見、想法,而以團體的和諧為依歸。 ☉事情要分工,精神要合作。 ☉做事是假的,在做事的當下,調伏自己的心才是真的。 ☉人在失意時,要曉得如何將自己拉出死胡同,不要自我沈溺在陷泥裡。 ☉世間失意的人,比比皆是。最讓人失意的是,自己不知站起來。 ☉人要拙,不要巧;人要實在,不要虛假。 ☉不空不能容,唯空才能不礙。 ☉「原諒」是治癒傷口的一帖良藥。 ☉欲望,常驅使人類迷失、忙碌。 ☉我們常做了欲望下的奴隸而不自知。 ☉布施乃為內除慳貪,非為求福而布施。 ☉心有住而行布施,如植花於量器中。 ☉心無住而行布施,福如虛空。 ☉人與人之間的關係,是變化無常的,莫將心思寄託於此。 ☉做事要有承擔力,而不是逞能。 ☉逞能做事,是耍我相。任勞任怨的承擔,是行菩薩道。 ☉要發清淨心來做事,而不是為頭銜而做事。所謂因地不真,果招迂曲。 ☉能不為逆境所挫,今日的失敗處,即是明日成功的墊腳石。 ☉若為順境所驕,今日的成功處,便是明日失敗的源頭。 ☉若人信心不堅定,東搖西擺,則學法不成。 ☉吃不得苦,挺不過無道理處,永遠成不了氣候。 ☉清淨味,法喜樂,但在無我的奉獻,真心默默地付出中,方體會得到。 ☉唯有下心地修行,斷除習染,業障方可消除。 ☉只求迴向消業障,自己卻不下心斷習氣,則惠而不實。 ☉修行不能著相,亦不能有所住,或是一味貪求進步的成就感,這些都是勝負心,屬眾生相。 ☉弘法利生之事,隨緣做。解脫是當下之事,不在廟宇的大小、度眾的多少。 ☉好好珍惜當下的因緣,因緣轉眼即逝,再也喚不回來。 ☉世間很多的事物,常是外表罩著一層迷人的假相,裡面裹著的卻是無常啊! ☉「做一天和尚,撞一天鐘。」看似消極,其實是最積極,無煩無惱隨緣的人生。 人乘佛教休士頓佈教所 |
Copyright © 1998 by Jen Chen Buddhism Houston Mission